部编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参考( 八 )


(4)出示例句 , 学生指出说明方法 。
①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 , 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 。(列数字)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 , 地球是渺小的 。(作比较)
预设:学生在前面曾学过两篇说明文 , 所以说明方法在此可不作为重点来学习了 。但可以简单地考查一下 , 加以巩固 。
4.概括大意 , 初解课题 。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2)联系主要内容 , 讨论交流:为什么课题说“只有一个地球”?
(3)师生合作 , 概括课文内容 。
小结:通过学习 , 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 , 知道了它的外观(美丽壮观) , 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 。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 如果它被破坏 , 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 , 作者在文章中向人类发出了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
四、作业设计 , 巩固提升
1.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地球的资料 。
2.通过网络了解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 , 感受地球面临的巨大危机 。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 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 学习说明的方法 。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 ,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
2.结合语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 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 复习检查 。
教师:同学们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 , 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 。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知识的呢?(生回答: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相信同学们在以后介绍事物的时候 , 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将事物介绍清楚 。
2.引入新课 。
(1)过渡: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宇航员遨游太空时所见到的地球 , 我们也看了一些地球的图片 。我记得同学们在欣赏文字和图片时发出了不少感叹 , 大家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 , 答案可以是多样化的:地球真美啊!地球真像宇宙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2)设疑: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时也有感叹 , 大家能把宇航员的感叹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听吗?
(指名读第8自然段 。)
指导朗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讨论后引导学生在该段落旁标注:自豪而又担忧 。)
(3)质疑: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看上去美丽壮观吗?宇航员的担忧是多余的吗?
过渡:同学们 , 要真正理解宇航员的感叹 , 理解他的自豪和担忧 , 我们就要认真学习下文 。
二、研读课文 , 重点探究
1.进一步感悟地球的“可爱” , 从“自然资源有限”的角度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
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 , 思考问题:
(1)地球用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
(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2)文中哪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慷慨无私?
(“地球是无私的 , 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无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格 。)
(3)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课文在说明这一点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 , 如矿产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 , 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 有会枯竭的一天 。这里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
小结:地球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资源 , 它是多么无私啊!从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 如:地球真是太可爱了 。)
2.讨论交流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 感受地球是“容易破碎”的 , 领悟“忧虑”之情 。
(1)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找出相关语句 。
预设:提示学生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 , 而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为可再生资源 , 所以课文是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和“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两方面来写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