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 , 所以是多余的 。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 , 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 。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 。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 , 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 , 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 。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 。)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 感受三黑对待土地和劳作的态度 。
过渡: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多么欢喜啊!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 , 精心侍弄着土地上的庄稼 。看 ,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 同时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
(1)读一读 , 想一想 , 理解句子 , 在小组交流 。
①地翻好 , 又耙了几遍 , /耙得又平又顺溜 , /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 , 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 , 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 , 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
②这么松散的地 , /简直是一张软床 ,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 /想在上面躺一躺 。
(三黑继续欣赏刚耙的土地 , 深深地陶醉其中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把土地比作软床 , 形象地表现出了土地的珍贵 , 也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的喜悦 。)
③这么好的床 ,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 /就想发芽 ,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 , 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
(2)教师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 。
①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明确:“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前三节讲述的内容 , 即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 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 , 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 。
②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 , 又耙了几遍 , 耙得又平又顺溜” 。我从中感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 , 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 。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 , 感受三黑现在与以往的不同 。
过渡: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 , 他的心里乐开了花 , 他在珍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 。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的时候 , 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朗读第9—12节诗 , 教师课件出示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 。
①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 指出本体和喻体 , 体会其表达效果 。
②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 , 比较阅读 , 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
问题一预设:比喻句——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
赏析:这个比喻句中 , 本体是荞麦花 , 喻体是白霎霎的一片雪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 , 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 , 从侧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 , 所以三黑格外用心 , 庄稼才长得好 。
问题二预设:诗歌的第10—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 , 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理进行了对比 , 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理和过去大不一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相关的句子 , 然后比较着阅读 , 再鼓励学生畅谈自己从比较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言示例:
三黑小时候喜欢蝈蝈儿 , 但是由于贫苦农家的孩子没有地位 , 到地里抓蝈蝈儿后会被爹娘骂、被地主骂 , 心里很委屈 。现在三黑依然喜欢蝈蝈儿 , 听着自己地里的蝈蝈儿叫唤 , 他自己不仅心里欢喜极了 , 还招呼孩子到自己的地里去抓蝈蝈儿 。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 。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 , 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 , 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
推荐阅读
- 小学六年级语文《灰椋鸟》课件教材
-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课件素材
- 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与课件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经典案例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素材
- 奋组词语 吩组词语和拼音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课件范文
- 正团级干部配车吗 正团级干部配车吗?
- 体测补测是全部重测吗常州大学 体测补测是全部重测吗?
- 肩部有哪些 ****** ? 五种 *** 肩部的 ***
- 濮阳县户部寨镇福停养生服务店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