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参考(11)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 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 , 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 , 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 ,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 , 了解课文内容 。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 , 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 , 导入新课
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 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 , 同桌间相互交流 。
2.引入新课 , 板书课题 ,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
3.释题 , 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 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 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 , 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 ,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 。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渺小资源有限 , 生态灾难无处可去 , 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 , 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 , 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 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 , 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 。如果地球被破坏 , 人类将别无去处 。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
三、再读课文 , 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 ,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学生概括内容后 ,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
四、朗读课文 , 互相评价
1.想一想 , 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 , 然后相互评价 。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 , 师生评价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
2.抓重点词句 , 深入研读课文 。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 , 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 , 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
2.教师总结 , 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 , 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 , 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 , 也发出感叹 。读出宇航员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 , 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 , 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
学生齐读:“地球 , 这位人类的母亲 , 这个生命的摇篮 , 是那样的美丽壮观 , 和蔼可亲 。”
(2)联系实际 , 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 , 以及带来的后果 。(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 , 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 , 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 。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 , 紫外线便会增强 , 则全球气候会变暖 , 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 , 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
(“宇宙”与“扁舟”对比 , 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 , 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13年1月4日 , 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 , 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 。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