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参考(13)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 , 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 丝毫不敢疏忽 。
三、理清段落 , 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 , 默读课文 。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
2.学生默读课文 ,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 , 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 , 所以以“盼”为题目 。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 , 学生可能总结不全 , 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
3.给课文划分段落 , 概括段落大意 。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段落的划分 , 学生会产生分歧 。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
四、朗读课文 , 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 读完后想一想 , 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 , 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 , 读给同桌听一听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 。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 , 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 引入新课 。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
二、学习课文 , 理解内容 。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 , 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 , 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 , 抖抖袖子 , 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 。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 , 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 , 也容易理解 , 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 , 盼着下雨 。
(板书:天天盼下雨 , 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 , 思考:从全段来看 , 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 , 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 讨论回答问题 。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 , 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
(2)“我兴奋地仰起头 , 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 , 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
(3)填空后 , 体会作者的心情 。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 , 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 , 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 , 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 , 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 , 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 ,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 , 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 , 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 , “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 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