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参考( 三 )


④作者的领悟:青山是不会老的 。
明确: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创造了这片绿洲 , 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 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 , 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 这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老的 。这就是课题“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 。
小结:老人的生命与青山同在 , 青山是他的丰碑;老人的精神与日月同辉 , 日月是他的奖章 。有这样的精神 , 青山还会老吗?永远不会!
四、读写结合 , 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 , 文中的老农用15年的时间播种了绿色的希望 , 创造了一片绿洲 , 大家是不是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呢?其实 , 老农并不孤单 , 他有共同奋战的老友 , 还有如他一样把植树造林当成毕生使命的追随者 。我们接下来要认识一位感动中国人物 , 他也是一位植树造林的英雄 。同学们读一读相关资料 , 然后也试着为课文中的老农写一段颁奖词吧 , 因为他也是一位感动我们每个人的英雄!
1.课件出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的颁奖词和个人简介 。
感动中国颁奖词:绿了荒山 , 白了头发 , 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 , 意气风发 , 他心向未来 。清廉 , 自上任时起;奉献 , 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 , 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
杨善洲(1927—20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杨善洲1951年5月参加工作 , 1952年11月入党 , 曾任保山地委书记 ,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 , 扎根大亮山 , 义务植树造林 , 带领大家建成面积5.6万亩 , 价值3亿元的林场 , 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
2.学生仿写颁奖词 , 写完后互评 。
示例:(1)他用15年的岁月让荒山变为青山;他用双手创造了绿洲 , 青山不老 , 他的生命更是永垂不朽 。希望的绿海 , 生命的归宿 , 15年的岁月 , 谱写绿色的诗篇!
(2)绿化了8条沟 , 造了7条防风林带 , 3700亩林网 , 一位81岁的老人 , 用整整15年的时间创造了如此奇迹 。阵阵林涛 , 驱赶了漫天的黄沙;青山绿水 , 代替了不毛之地 。他将生命化为一片片绿洲 , 他用佝偻的背书写了青山不老的传奇!
五、课堂回顾 , 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 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
小结: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 课堂上大家很好地运用了一些自学的方法 , 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 , 表现得很不错!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要透过一个个数字 , 透过一幕幕景色 , 透过一个个小事例去感知人物精神的伟大 。还有就是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化解到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去 , 比如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爱护好我们身边的绿色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也要像老农那样去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
六、作业设计 , 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
《三黑和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 , 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
2、理清思路 ,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
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 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
教学难点:
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 , 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 引入文本 。
导语:同学们 ,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 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 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 。离开了这片土地 , 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 。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 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 , 他不仅满怀喜悦 , 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天 ,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教师板书) , 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