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浅墨渊之恋爱 白袷


白浅墨渊之恋爱  白袷

文章插图
黄景仁,又称仲则,黄庭坚后裔,清中期诗人 。
【白浅墨渊之恋爱白袷】单看这个名字,或是陌生的,但如果看过电视剧《纪晓岚》的人或许知道,在主题曲中有句歌词“百无一用是书生”,很多人也多把此句当做戏谑自嘲之语,而这句诗,原作者便是黄景仁 。
一个读书人,一个书生,却发出“百无一用”的愤慨,一生潦倒困顿、漂泊流离,足可想见 。
事情确是如此,纵观黄景仁一世,短短三十五载,他少年孤苦,虽有惊世之才却在昙花一现般的年少成名之后陷入困寂,终身未举,沉沦下僚,在困顿飘零中黯然离世 。
可纵然如此,黄景仁却有着古代文人典型的疏狂,个性倔强狂放,孤高自负 。他把平生所见所感,全部揉进诗词,他鲜少有颂世之语,所作诗歌,多是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风,而恰是这些低沉感伤之作,代表了黄景仁的诗文成就 。正如郁达夫所说:
要想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 。
黄景仁一生之成就皆在于诗,清中期诗坛派系分明,常州诗派追崇者无数,以洪亮吉和黄景仁为核心的“毗陵七子”自是其中翘楚,而黄景仁的成就,当数首位 。包世臣在《齐民四术》中对黄景仁有所评:
性豪宕,不拘小节 。既博通载籍,慨然有用世之志,而见时流龌龊猥琐,辄使酒恣声色,讥笑讪侮,一发于诗 。而诗顾深稳,读者虽叹赏,而不详其意之所属 。声称噪一时,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之一 。
袁枚称他为“当时的李白”,张维屏更是将其推为仙才:
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 。
可让人唏嘘的是,不管是此时亦或彼时,黄景仁的诗名总盖过人名,一身才气,却还是在飘零落魄中度过一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黄景仁的自嘲,也是他同那个时代最无奈的和解 。
白浅墨渊之恋爱  白袷

文章插图
幼年孤苦,少富诗才据《黄仲则先生年谱》中记载,1749年,黄景仁出生于高淳学署 。父亲之掞,县学生;祖父大乐,县学训导;曾祖觐龙,曾修职佐郎;再往前二十余代,其祖上也可追溯到黄庭坚,黄景仁曾自封称号“山谷诗孙”,言外之意,这是表明自己是黄庭坚的后代 。
对于这个说法,洪亮吉在《候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中予以了证实:
君讳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 。系出北宋秘书丞庭坚 。自宋南渡时,由鄱阳迁武进,遂为武进人 。
著名诗人之后,小小年纪的黄景仁便表现出惊人的作诗天赋,9岁的时候就因作诗富有盛名,15岁时,诗作已经独具特色,在他的《两当轩集》中对那个时期的诗有所收录:
未觉毡炉暖,旋怀柑酒新 。
池台平入夜,原野渺含春 。
物外欣然意,风前现在身 。
中宵感幽梦,冰雪尚嶙峋 。
——《初春》
少有才气,出人头地似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余生满怀希望,人生路仿佛也一马平川,可黄景仁的少年时期,却诸多困厄 。
他4岁时,父亲黄之掞撒手人寰;11岁时,祖父黄觐龙也因病去世;15岁那年,兄长黄庚龄也黯然离世 。
还未成年,就已经孤苦于世,独面人生 。
当年他在龙城书院读书,后来名气很响的同学有洪亮吉、孙星衍、左辅、杨伦等人,而这些同学中,最受老师喜欢者,就是他和洪亮吉,这二人被老师邵先生呼为“二俊”,两人一同参加童子试,黄景仁拔得头筹,当地的县令和州府长官都对其青眼有加,认为他中举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
可没有人能料到,少富才名、一身文才的黄景仁,终其一生,也无缘举子 。
白浅墨渊之恋爱  白袷

文章插图
游学江浙,辗转幕府十多岁的黄景仁,在读书学习之余,还客游四方谋生以奉养母亲,《清史稿·黄景仁列传》中有载:
后以母老客游四方,觅升斗为养 。
他漫游江浙,遍及杭州、徽州、扬州、常州等地,一边待考乡试,一边赚钱谋生,此时的黄景仁一腔热血,满怀抱负,他探访《荆轲故里》,寻《廉颇墓》,他在《太白墓》前凭吊:
束发读君诗,今来展君墓 。清风江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
结尾更是以“我所师者非公谁”,俨然以李白门人自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