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的习俗及养生食物

对于小寒的定义,一般是太阳黄经达285度时,也代表了小寒节气正是开始 。寒既是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寒时节的习俗及养生食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小寒节气有哪些习俗
1、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 。腊八粥用多种食材制作而成,这些食材大多都有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小寒之后不久的腊八节也是要喝腊八粥的,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可以驱赶寒意,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
2、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 。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 。在以前冬天的时候,人们可以吃的蔬菜很少,黄芽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冬日蔬菜的匮乏,到了现在,即使是在冬天,人们也能吃到许多新鲜的蔬菜了 。
3、体育锻炼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斗鸡等 。如果正巧碰上下雪,许多人就会到外面打雪仗,堆雪人等等,总之是十分的热闹 。自古以来体育锻炼就是一种增强人体质的好办法 。在寒冷的冬天,多运动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可能性 。
【小寒时节的习俗及养生食物】
4、探梅
此时腊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孤雅幽香,清爽振奋 。
5、准备年货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着距离我们的春节不远了 。因此,小寒的时候很多地方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等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
小寒节气养生食物
萝卜
这个节气,最适宜的一种食物就是萝卜 。在永康等不少地方都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一说 。俗语的“冬”自然谈的是小寒过后的严冬 。从科学分析,有“小人参”之称的萝卜里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胆固醇、维生素A、胡萝卜素、视黄醇、维生素C、维生素E等32种有益成分,都是人体平时所需的,常吃能降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等疾病(这些病正是冬天多发的) 。而腊肉则能增加人体的能量 。
炖的.方法很简单,将萝卜洗干净后,大人们就用刀将之剁成掌心大小的 。烧萝卜时,大人们还要跑到屋檐边取下腊肉,再从厨房的角落里找出蒜、姜等作料 。将掌心大小的萝卜块和腊肉以及作料一并倒入盛水的锅里后,“炖萝卜块”的制作前奏就算大功告成了 。然后,先用旺火让锅冒出热腾腾的汤气,然后再用文火煨半个多小时 。

枸杞
常言道:“一年四季吃枸杞,人可与天地齐寿” 。这句话说明枸杞是四季常食佳品,也凸显了它益寿延年之效 。冬季需要抵御寒冷,可取适量枸杞泡在酒中,浸泡7天后方可饮用 。最好用白酒,既可以提升体内阳气,又不至于阳气过盛而上火 。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枸杞比较合适 。枸杞要常吃,不可一次大量食用 。
冬季,将枸杞与桂圆、大枣、山药等搭配煮粥 。以红茶3克、枸杞子20克,用沸水冲泡即成枸杞茶;也可将20粒枸杞子、5朵干菊花一起加水冲泡;银耳15克、枸杞子25克,加适量水用文火煎成浓汁,加入蜂蜜20克,再煎5分钟即成枸杞银耳羹,隔日1次,温开水兑服 。
羊肉
羊肉热量比牛肉要高,历来被当做秋冬御寒和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 。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开胃健脾,帮助消化 。中医认为,羊肉尚有益肾养肝的作用,尤其适合老年人或者体虚的中青年人 。
红烧羊肉营养丰富,其中加入的各种调味品可去其膻味,存其美味 。还可放入枸杞子等滋补中药 。冬天手足不温、怕寒畏冷的女性,以羊肉煲补身是不错的选择 。将羊肉放入清水锅内,中火烧开后,将羊肉捞出,洗净 。用炒锅烧热一汤匙油,将青蒜、姜片以及羊肉一同用猛火爆香,然后再放入桂皮、干辣椒、绍酒、酱油、冰糖、精盐和味精等调味料;煮滚后,改用中火焖煮 。同时,将胡萝卜块加入同焖至烂,汁收浓即可食用 。
银耳
银耳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膳食纤维、多糖体和适量的钙、镁、磷、硫、铁等微量元素,是一种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名贵中药,又是高级的营养品 。银耳性味甘平,入肺、胃、肾三经,具有清热、润肺、生津、养胃、滋阴、益气活血、补脑和强心之功效,故能甭肺之热,滋肾之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