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晔:留住古镇泗泾的千年人文,并不仅是修旧如旧( 四 )


结合泗泾的优势来看,我们认为定位于呈现传媒的 历史 与当下是可以考虑的 。通过合作,史量才的故居以后在开放的同时准备呈现与《申报》相关的展览,尽管现在《申报》已经没有了,国内很多报纸也在停刊,但是报纸的基因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种载体继续发展,以前是电视、广电或者报纸,现在大多是手机、电脑等移动端阅读 。而且我们本身也是有这个 历史 渊源,这在全国的古镇中也是独一无二的;第二是泗泾的非遗,包括十锦细锣鼓、皮影戏等 。我们跟相关的资源对接,把它们集中展示出来,这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是很有吸引力,但不是比较低端,比较泛化的小吃、小商品的概念 。
泗泾古镇的食品包装设计
目前,我们和高校、书店、报业等机构都展开了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中史量才故居是和上报集团合作,故居修缮在春节后基本可以完成,正式开放估计到下半年,因为后期还有展陈的工作要做 。马相伯故居是和复旦大学陈望道故居的策划团队合作,现在已经进入到比较纵深推进的阶段,包括后续的一些资源导入等方面 。在设计方面,我们还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作做了一个叫“泗泾之纹”,把泗泾的一些建筑元素提炼出来,做一些形象识别的东西,包括文创、海报、食品包装等 。当然今后在一些内涵挖掘上,还有更多的一些考虑 。
泗泾古镇的文创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从交通区位来说,除了七宝古镇,泗泾古镇是离上海市中心最近的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泗泾古镇完全有可能打造一个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 旅游 休闲目的地,就是大家觉得很方便,乘几站地铁就到了,周末邀朋友过来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带朋友过来度个假 。
最近召开的松江区泗泾镇党代会提出了“科创绿洲,活力古镇,宜居新城”的目标,古镇是文化之根,修旧如旧只是第一步,古镇的活化更是一篇大文章,通过引入文化项目,注入活力,我们希望做到“文化活力古镇,静雅魅力水乡” 。
校对:栾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