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茅山纪 寻元记


寻元记(洞天寻隐·茅山纪)
编者按:2012年3月18日 -26日,以日本专修大学土屋昌明教授为首的洞天福地考察组走访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太湖林屋洞天、穹窿山福地、句容及金坛境内的茅山华阳洞天等胜迹 。本篇文章是土屋昌明教授考察之后所作的简要考证,其日文原文刊载于专修大学《洞天福地研究》第四号,2013年6月,63-68页 。
前言
《真诰》中华阳洞天北门所在的良常山是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中的第三十二小洞天,周回三十里,名为良常山洞天,位于润州句容县,由李真人管辖[1] 。小洞天是作为通往大洞天的入口 。因此,我们就将对于茅山华阳洞五个洞门的考察和第三十二良常山洞的考察结合在一起进行 。
此前的文稿中都曾经阐释过了《真诰》中对华阳洞天五个洞门的描述,历史如何接受以及现状[2] 。在该份考察报告中,通过《真诰》中所描述的许氏的信仰可看出北门地位之高 。但是在执笔前稿时,因为还没有明确北门的位置所在,所以对位置的描述含糊带过 。考虑到这点,2013年3月的这次田野考察中[3],对北洞门进行了探寻,并最终找到了其位置 。本文根据这个发现再次考量了《真诰》中的相关记述,以补充前稿的不足 。
良常山洞的基本特征
《真诰》卷13中,许家住在小茅峰北边的雷平山的西南处 。此外,结合《真诰》卷11中的记述,可知许家的住所就在良常山的西南面 。
良常山西南垂有可住处,是司命往时别宅处也 。亦可合丹 。[4]
对此,有陶弘景的注解 。
司命初过江,立宅于此,以自荡涤质对神鬼 。今按,垂之为言,如是边际 。此正应在长史宅后大横之西 。[5]
洞天的北门在良常山中 。《真诰》中记录如下:
茅山北垂洞口一山,名良常山 。本亦句曲相连,都一名耳 。[6]
也就是说,这座良常山连着小茅峰,作为茅山的洞天北门的山洞就在其中,许家就住在其西面进行降诰活动 。综上可见:
1、作为华阳洞天北门的洞口位于良常山(叫做良常洞) 。
2、其西南有雷平山,许家住在雷平山的山脚,进行降诰 。
3、这里是茅司命君用来“清洗身体与神鬼应答”(以自荡涤质对神鬼)的地方 。也就是外来的茅君与当地“神鬼”接触的地方 。
4、当地的这些“神鬼”是人死后成为的山神 。陶弘景在《真诰》卷11中译注有“北良常洞即是北大便门……北大洞犹有鬼神去来,而真仙人出入,都不由五门,皆钦尔无间 。”[7]这里所说的“鬼神”与茅君所接触的“神鬼”是同一事物 。陶弘景认为,因为大茅山的东边及西边都没有发现洞口[8],所以那里没有“鬼神”的进出 。但是发现了北面的洞口,与茅君来的时候一样,“鬼神”从那里进出 。总之,良常山上住着当地的山神,良常洞被认为是他们的进出口 。
通过以上这些内容的认识,写前稿时认为,作为北门的良常洞在小茅山北延的山上,雷平山的东面 。因此,位于这带的柏子(一说“枝”)洞、三官洞[9]、老君洞似乎也符合这个条件,但没有做具体的确认 。
关于柏子洞、三官洞和老君洞
首先柏子洞、三官洞、老君洞是否为《真诰》中所说的北口呢?这几个洞窟散落在小茅山延续至良常山的山脉与郁冈山之间 。关于此地的现场考察在广濑的报告中有详细的记录 。考察的结果,这些洞窟的进深都很浅 。也可能是被砂土填埋了,但应该都不是北口的洞窟 。因为这些洞窟的地理与地形与在《真诰》中的描述并不相符 。
良常东南又有可住处,其间当有累石如龟形,龟间或有寄生树,树如曲盖形 。此处至好,但恨浅耳,虽而自足 。[10]
根据对当地的考察,这些洞窟周围的岩石层叠出来的形状确实像龟的形状(广濑论文照片29) 。
陶景弘对上文做有注解,“亦带北洞流水,其左右并近大路,所以言浅 。”[11] 。现在,在良常山东面的一个人工湖(老虎洞水库)和郁冈山西面相连处有一条林道 。良常洞所在的山(良常山)的东面曾经有一条河,一直流到洞窟附近 。现在变成了水库 。因此,陶弘景所说的“大路”就是从郁冈山西面过来经过洞窟的前面一直延伸到良常山的东面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的左右两侧是山,洞窟离这条道路很近 。现场的地形考察也确实如此 。在许家进行降诰的4世纪时期,这条路经常使用 。而到了陶弘景的时期,路就已经废弃了 。
同时,这里也是《真诰》卷14中许翙升天后下达神谕的地方 。
雷平山之东北,良常山之东南,其间有燕口山,三小山相隅故也 。一名曰方隅 。山下古人曾合九鼎丹于此间也 。幽人在此(世)时,心(尝)乐居焉 。今常游此,方隅山下亦有洞室,名曰方源馆,亦有二口常见外也 。常有此五人为旅 。[1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