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两个月宝宝依恋妈妈是什么原因呢?有研究发现:两岁前,能与妈妈或看护人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幼儿,会在今后的成长中表现出自信、热情、独立、友好、合作等优势;而没能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则相反,会有情绪不稳定、易恼怒、无法与人合作、不自信、孤独、缺乏独立性等弱点 。 由此可见,宝宝喜欢和妈妈在一起,也需要和妈妈在一起 。 根据依恋妈妈的不同表现,宝宝的依恋类型可以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三种 。
一岁两个月宝宝依恋妈妈的不同类型
安全型:这类宝宝与妈妈在一起时,能安心地玩耍,并不总是依偎在在妈妈身旁 。 当妈妈离开时,宝宝的玩耍、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还会表现出不安;当妈妈回来时,宝宝会立即寻找与妈妈的接触,并且很容易抚慰 。
焦虑型:这类宝宝在妈妈离开前就会很警惕,时刻担心看不到妈妈 。 妈妈离开时,他们会表现得非常苦恼;当妈妈回来时,他们既会寻求与妈妈接触,又会抗拒接触,他们无法重新专注游戏,需要一直看着妈妈 。
回避型:这类宝宝对妈妈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 妈妈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妈妈回来时,他们也往往不理会,自己玩自己的 。 总之,他们对妈妈表现出不太在意的态度 。
如何帮助宝宝顺利度过依恋期?
1. 亲子时光:孩子得到的关注越多,他渴望的东西就越少 。 和他在一起共度时光——唱歌、读书、开茶会、搭积木、玩拼贴画,这些都会增加他的安全感,并让他愿意独自消磨更多的时间 。
2. 安排节目:在你离开孩子之前(即使你到屋子的另一头去),让他把兴趣投入到另一个游戏上,让游戏填满分离的时间 。
3. 保持联系:当你工作时,也要不时地和他说话,或走过去轻轻地摸他的头,拍拍他,或帮助他把一个五角星或三角形的积木投入到方形积木盒中 。
4. 拿定主意:有时,父母会窃窃地喜欢自己孩子的独立,并且潜意识中鼓励孩子这样做 。 但是当失去被需要的感觉时,他们又会彷徨起来,就像没有得到晚会的邀请一样,他们会希望孩子像以前一样粘 。 在孩子自己走、自己吃、自己玩的时候,他们会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迫切地想要帮助他 。 但此时,你们必须拿定主意,忍下这种欲望,因为事事包办只会阻碍孩子走向独立 。
【别把宝宝依恋妈妈看成缺点】
1~2岁宝宝出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发育过程主要发生在处理负面情绪的大脑区域 。 在这个年龄段,宝宝学会了走路和跑步,萌生出自我意识;同时,他们的心情多变,经常会流露出不快乐的情绪 。 事实上,宝宝自己也正努力应付这些强烈而又复杂的感觉,所以,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你,对你的依恋更强烈 。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年龄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症状——也就是离开看护人时感到不安,对陌生人又采取谨慎与回避的态度,表现反抗、紧张、恐惧等情绪 。
有些父母把宝宝黏人看作是缺点 。 其实,适当的黏人还有利于他将来的沟通和交流 。 一岁到两岁的宝宝,黏人的表现最明显 。 他们 把妈妈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的港湾”,只要稍稍觉得不安,就像跑回妈妈的身边,寻找安全感 。 适度的依恋(也就是“黏人”行为),不仅可以使宝宝找 到满足感,而且还可以让他们产生愉悦感,有助于培养宝宝对他人的信赖度和自信心,有助于将来自如地与人沟通和相处 。
【母子需要适当分离】
专家认为:母子适当分离对宝宝更有好处 。
【一岁两个月宝宝依恋妈妈】天下之爱皆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之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 所以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在一个比较适当的基础和程度之上 。 就是在该离开的时候要离开,别天天和宝宝捆在一起,因为早晚有一天这个孩子会长大,会离开父母,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 。 所以,和宝宝适当的分离,能有助于他养成更加独立,自主的性格,适应社会 。
推荐阅读
- 新生宝宝喝水要注意细节
- 怎样选择配方奶粉
- 《海绵宝宝》经典语录13句 00后动画片童年记忆
- 宝宝1个月大,最近小屁屁处有红斑,这就是传说中的尿布疹吗?
- 宝宝1个月大,长了像青春痘一样的小疱,怎么办?
- 宝宝骶尾部有个凹陷有问题吗?
- 怎样避免屏幕伤害宝宝眼睛?
- 怎样避免宝宝眼外伤?
- 大球上运动可以促进宝宝前庭功能的发展吗?
- 怎样和还听不懂语言的宝宝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