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法方面
本节课的主体是学生 , 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 , 得出结论 。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 , 学生主要使用的学习方法有:小组实验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 。学生通过利用各种学习方法 , 能够顺利完成课堂内容的同时 , 培养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
六、教学设计
针对前面的分析 , 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 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引入环节:结合学生已有知识 , 以提问“电流的影响因素”引入 , 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
2.新课讲授:结合“电流的影响因素” , 对“控制变量法”进行讲解 ,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保持R不变 , 改变U , 观察I或者保持U不变 , 改变R , 观察I 。
3.实验设计:利用递进式提问方法 ,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设问目的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 , 如何保持电阻R不变?
明确选用定值电阻R
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
明确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让学生明白实验器材的选择方法
如何连接所选用的实验器材?
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电路的能力
马上要开始实验了 , 实验前我们还要准备什么?
锻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 , 理清实验思路
根据大家的实验步骤 , 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吗?
提醒学生实验注意事项 ,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4.分组探究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分组探究实验 , 现场进行指导 ,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 协助完成探究实验 。
5.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 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展示、回顾、分析 , 思考设计方案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 操作有无失误 , 测量结果是否可靠?
七、教学效果设想
因本节课是在充分分析了教材、学生情况等进行了重点、难点的拟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环节的设置 ,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 以递进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 。应该说 ,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难度大幅度下降 , 更容易掌握新知识 , 同时也能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以及为下一节《欧姆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课堂设计 , 会比较有效地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
高三物理教学设计7
说教材:
《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 是高中物理的基础 , 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 , 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2、牛顿第三定律 。
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
本节讲述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 , 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 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 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 , 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 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
过程与方法
学习研究物理现象 , 总结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 , 定势性 , 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 , 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 , 教会方法 。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 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 , 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 , 把握重、难点 。因此 , 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中 , 加强师生双向活动 , 合理提问、评价 ,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
推荐阅读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 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上册英语 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 高三体育教学计划进度表 高三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 2021下册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2021语文高三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三生活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人教版英语高三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 班主任工作计划表格模板 高三班主任工作计划模板
- 物理灭蚊灯对人有害吗
- 照片是物理模型吗
- 高三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关于高三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 幼儿园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