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迅速增长到4亿,这种爆发式增加是怎么?


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迅速增长到4亿,这种爆发式增加是怎么?

文章插图
明朝末年,户籍人口也就只有5千万左右,可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户籍人口已经高达了4亿人左右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清朝也有“人多力量大”的精神吗?
其实人口爆棚,肯定是客观条件的改善所导致的 。就跟我们目前遇到的处境一样,要想大家生三胎,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提上来,谁愿意遭这份罪呢?
清朝也是一样,精神条件、政策条件和物质条件,的确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 。

第一,清朝的户籍制度,比明朝宽裕太多了 。很多人怀念明朝,其实你要是完全了解明朝的户籍制度,肯定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因为明朝的户籍制度,绝对是 历史 上最严苛的户籍制度 。
朱元璋夺取天下以后,开始总结元朝的失败 。他认为元朝之所以灭亡,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对老百姓的管理太松散 。像他这种农民出身的后代,既能够去做和尚,还能够去当兵,这严重影响了 社会 治安 。
为此老朱开始做出改革 。他将全国所有人,按照职业划分户籍 。比如有民户、军户、匠户等等 。
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一个人是很难脱离自身的户籍的 。这就有点儿印度那边高种姓和低种姓的差别,是基本无法改变的 。

此外,你要想出一趟远门,超过1百里就必须要到官府开具路引,要不肯定给你当流民抓起来 。此外明朝法令规定:
啥意思?也就是说农民的行动范围,一般只有1里地左右,早出晚归,没有任何 娱乐 活动,而且鼓励大家互相监督 。
要是现代人被扔到明朝,除非你是管人的那帮人,否则你肯定郁闷死 。种完地想到镇上喝两杯,对不起,不可能!一帮邻居坐等着举报你!
清朝就完全不同了,由于他们入关时比较残暴,导致大家特别反感他们 。因此他们在户籍制度上就松弛了许多 。
比如说移民这一块儿,你不需要在当地买房,也不需要缴纳相应社保,就可以把自己的户口迁徙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愿意来,改行干啥都可以 。而且完全不限制阁下的自由,带着“身份证”,只要你有足够的路费,满世界随便你逛 。
这么一来灵活性就大太多了,老百姓们的 娱乐 活动就增加了不少,其实这么做有利于GDP的提升,不过当时他们也不在乎这玩意儿,洋人发明的东西,他们一向都瞧不起 。
精神文明的提升,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因此便创造了生孩子的精神条件 。

第二,康熙年间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彻底奠定了人口爆棚的政策基础 。如果说,宽松的户籍制度,是生孩子的精神条件的话,那么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就是生孩子的政策条件 。
永不加赋:
康熙以前的封建时代,是根据家庭总人口数量来交税的 。家里有几口人,那么就要交几口人的税赋 。这可把穷人们给逼死了,因为人家家里没几亩地,甚至于没地,可是有好几个小孩,刚生了三胎,你说他们拿什么来交税呢?
而有钱的地主家庭,有七八个小老婆,还有几十个儿女,这都不算事儿,因为人家家里的地有上万亩 。收入比例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
这么一来穷人死活不肯生孩子,不就很正常了嘛!康熙也意识到了人口负增长的危险,所以在康熙五十年,出台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 。
主要意思就是,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数为基础,以后增加的丁数,就不需要再承担赋税 。简答来说,你家里原来有3个男丁,以后如果再生1个出来,这1个就不需要交税,也不需要服徭役 。如果老人去世了,那么新增加的这1个补上就是了 。
这下子老百姓就开始沸腾了,一个个火急火燎地回家生孩子去了 。因为孩子多了不仅不加税,反而能成为家里的免费劳动力 。

摊丁入亩:
雍正觉得这力度还不够,索性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 。这就更牛了,过去按照人口收税,雍正改革以后,不按人口来了,咱们按照家里的田产来 。
家里拥有田产多的,那就多交税,少的就少交税,家里没田产的,那就不用交税 。简答来说就是杀大户,救小户 。这下子老百姓们再一次炸裂,连夜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 。顺便再回家造娃了 。
这一政策,把全国各地的地主们打击得够呛,地主阶级多数还都是读书人,所以他们用笔杆子把雍正描绘成了一个大魔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
人口爆棚时期,其实就是从康熙晚年到雍正初年开始的,可以说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