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外交官傅立民:拜登政府亟须制定“有效对华政策”


美前外交官傅立民:拜登政府亟须制定“有效对华政策”

文章插图
参考消息网3月2日报道(文/邓仙来 许缘 胡友松) 进入2023年以来,美国政府先是单方面“放风”称国务卿布林肯将于2月初访华,后又自行宣布推迟行程等一系列做法,让本已处在艰难境地的中美关系继续深陷螺旋式下降漩涡 。什么造成了当前中美关系困境?美对华战略出了什么问题?参考消息采访人员近日就此专访了美国资深前外交官傅立民 。
美前外交官傅立民:拜登政府亟须制定“有效对华政策”

文章插图


傅立民
傅立民于1965年加入美国外交系统,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在美国国内被视为中美关系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人物之一 。在其外交生涯早期,傅立民曾供职于美国务院中国工作组,并作为首席中文翻译陪同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 。中美建交后,傅立民先后担任国务院中国事务主管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副馆长兼临时代办 。1993年至1994年,傅立民作为负责地区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为重建中美防务和军事关系发挥重要作用 。
美国无法遏制中国发展
傅立民对布林肯推迟访华行程表示遗憾 。“布林肯取消访华之旅恰恰起到反效果,”他说 。这首先表明,在中美关系处于令世界感到不安的紧张状态时,美方没有能力同中方对话 。这不仅让关心中美关系的美国人和中国人极为担忧,也让其他国家非常担忧 。其次,这证明了美政府在危机发生时不知如何管控双边关系 。第三,美政府此举非但未能展现其强大,反而暴露了自身的软弱,说明其在制定对华政策时无法对抗来自国内强硬派的政治压力 。
在傅立民看来,美国虽然不是唯一面临国内政治极化问题的国家,但其政治极化程度较其他任何国家都高,导致现政府无法制定有效的对华政策 。“显然,我们无法同中方对话 。显然,我们无法管控危机并管控中美关系 。显然,国内政治瘫痪状态导致美国政府无法解决前两个问题 。”
傅立民表示,当前中美关系走到了关键时刻,发展方向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这既是美国选举政治造成的周期性现象,也愈发成为一个长期问题 。每当美国选举年临近,针对中国的煽动性言论和民粹主义就会大行其道 。这些挑衅性言行往往会夸大中美分歧的覆盖范围和严重程度,为提出必要的对华政策倡议制造巨大困难 。
【美前外交官傅立民:拜登政府亟须制定“有效对华政策”】傅立民指出,那些希望延缓甚至逆转中国发展进程的美国人犯了错误,他们的目的不可能实现,反而对美国自身有害 。美国对华强硬派官员叫嚣的中美“脱钩”会伤及中美双方,而中国最终会克服美国制造的困难 。“只要政策得当,中国就会持续向前进步 。”
傅立民建议以长远眼光看待中美关系 。他认为,当前能做的最有利于双边关系的事是降低指责的调门并停止新的挑衅,因为中美关系需要进入一个“冷静期” 。但是他承认,“让理性与合作重新成为中美关系的主题还需要很长时间” 。
美前外交官傅立民:拜登政府亟须制定“有效对华政策”

文章插图


拜登
过分强调竞争有害无益
傅立民一向对拜登政府以“投资自身、联合盟友、与华竞争”为总体思路制定对华政策持批评态度 。在他看来,拜登政府把顺序搞错了,美国应该着重关注对华关系中的合作层面,同时承认双方在个别领域存在竞争 。
傅立民指出,在拜登政府对华战略的语境中,“竞争”一词很难与“敌意”区分,更像是掩盖中美对抗的“委婉用语”,而非对中美关系现状的准确描述 。
依据程度由弱到强,傅立民将国家间的竞争关系划分为“较量性对立”“对抗性对立”和“仇视性对立”三个阶段 。其中,“较量性对立”是一种良性状态,双方注重在竞争中取胜,关注自身能力和表现的提升,而非伤害对方 。这种竞争能够激励参与者的自我完善并成为进步的推动力 。
在“对抗性对立”阶段,双方投入到一场零和竞争之中,关注点转为给对方搞破坏,而非自我提升 。这种对立往往招致相互反制 。“如果用赛跑来打比方,一方想要把对手绊倒,而不是努力比对方跑得快 。”
当竞争演变为“仇视性对立”时,一方将对手视为不合法的存在,拒绝任何妥协,寻求让对方完全丧失能力或将对方彻底毁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