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北京市体育赛事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第二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部署,更加科学精准地做好本市体育赛事活动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体育赛事活动安全、有序举行,满足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赛事活动实际需求,特制定本指引 。
一、适用范围
本市存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行政区域内原则上暂不举办体育赛事活动 。其他地区在严格落实本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的前提下,允许举办1000人(含组织服务保障人员和观众)以下规模的体育赛事活动;举办1000人以上规模的体育赛事活动,主办方须报属地政府审核评估后组织实施 。国家对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北京市体育赛事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第二版】二、基本要求
(一)坚持疫情防控为先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四方责任”,科学研判体育赛事活动疫情防控风险,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和赛事活动“熔断机制”,以首善标准筑牢体育赛事活动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
(二)坚持属地防控管理 。举办地人民政府要结合本辖区疫情风险等级和防控工作要求,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应急属地责任 。属地体育主管部门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方案审核、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定期对本地区体育赛事活动进行监管检查和防控工作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公开通报相关情况,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跨区举办的赛事活动,由市、区体育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
(三)强化办赛主体责任 。体育赛事活动的主办方、承办方要切实承担起疫情防控和安全应急主体责任,按照“一赛一策”要求,加强赛前风险评估,科学制定“四个方案”(即赛事组织方案、安全风险防控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强化源头治理,着力消除隐患 。同时,积极接受并主动配合上级部门的督导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
(四)加强赛事信息公开 。各级体育赛事活动的主办方或主办方委托的承办方均须在开赛前30日,登录北京市体育赛事活动信息管理平台(https://www.bjcac.org.cn/),主动公开赛事名称、时间、地点、主办方、承办方等基本信息 。如赛事活动取消或延期举办,及时进行信息更新 。同时,鼓励赛事活动组织方通过包括政府网站在内的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赛事信息、竞赛规程、“熔断机制”等内容 。
三、基本防控措施
(一)比赛场馆
1.赛场选取 。赛事活动组织方应根据比赛项目特点,综合考虑当地疫情风险、防控压力、场地容纳量、人员密度等因素,选择符合《北京市体育健身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2022年6月修订版)》要求的比赛场馆,并征得所在属地同意 。
2.区域设置 。赛事活动组织方应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功能区,分别设置运动员、工作人员、观众等人员进出通道,合理规划人员与车辆流线,避免过度集中和交叉;设立隔离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
①入口区 。赛场入口应分别设置缓冲区、扫码区、测温区、登记区、留观区,并在适当区域设置临时隔离区 。
②竞赛区 。赛前、赛中、赛后应对比赛场地、训练场地、运动员更衣室、裁判员休息室等竞赛区域进行重点消毒 。
③工作区 。赛事服务保障人员集中的工作区域,应加强管理,间隔就座 。如需就餐,应实行分餐制,就餐期间禁止交谈 。
④媒体区 。赛事活动期间如安排有采访,应设置专用采访区域,并根据采访区域的大小控制进出人员的数量,避免聚集 。
⑤观众区 。根据观众规模,合理设置观众看台大小,间隔安排座位,非使用座位应进行遮挡或明显标记 。场次间隙对观众区域进行消毒 。除无障碍通道外,告知观众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 。
⑥展位区 。赛场外搭建赛事相关展位应错位设计,留有足够空间,并保持内部空气流通 。鼓励商户以展示为主,减少互动性设施,并限制入场人数,做好现场引导 。
⑦消费区 。赛事活动现场消费区应推行无接触服务,鼓励使用在线支付等方式,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并按照所属业务领域要求执行防疫措施 。赛场内非必要不提供餐饮服务 。
推荐阅读
- 北京体育赛事恢复区域及条件有哪些 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
- 北京举办的体育赛事 北京恢复体育赛事活动的要求有哪些
- 北京线下体育活动恢复举办的条件有哪些?
- 北京各级体育赛事活动信息公开平台是哪个?
- 支付宝五福临门图片 支付宝五福临门活动如何得福字
- 团建有什么好玩的游戏 团建活动游戏
- 大连普兰店区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汇总
- 7月11日吉安峡江县公布1名阳性病例密切接触者活动轨迹
- 7月11日宜春樟树市公布1名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活动轨迹
- 7月10日南昌青山湖区公布1名新冠肺炎阳性检测者活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