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发病始自兰株近地际部,初呈水渍状湿腐,后变褐至黑褐色腐烂,延及叶片中上部,亦变褐或灰褐色坏死,严重时整株叶丝枯死 。一丛兰草感病后,同盆蘖株均不能幸免 。检视病株坏死表面及土表,有时可见到白色绢丝状的丝状物(菌丝体)或核状物(菌核) 。[/div]病原菌及病害特征:病原菌为菌核病[[sclerumrolf-siissace 。].】,其有性阶段属于担子菌的手足无措 。菌核病菌在土壤或堆肥中越冬,第二年萌发的菌丝在土壤中蔓延,从兰叶基部侵入 。核盘菌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 。它通过自来水、灌溉水、雨水溅射和施肥传播 。土壤酸性、高温、高湿的生态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兰花菌核病防治方法】防治方法:①更换盆土 。有价值的盆栽可以用高压锅灭菌2小时以上,或者尝试82木霉生物制剂混土(15 ~ 20g/盆),或者尝试30%土壤细菌除水器用1000倍溶液后再种植 。②新感染菌株可用200倍井冈霉素、300倍天安水溶液或400倍多孔悬浮剂喷洒 。
推荐阅读
- 怎样预防兰花烂根
- 白兰花北方如何种殖养殖
- 兰花常见生理性病害防治
- 初养兰花四禁忌
- 栽植兰花注意事项
- 春季兰花管理三则
- 兰花的选购常识和栽培技术
- 兰花盆栽分株繁殖方法及管理
- 兰花的春季翻盆方法
- 兰花秋分换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