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是华夏文明的耻辱 三星堆否定了夏朝1001无标题( 二 )


三星堆是华夏文明的耻辱 三星堆否定了夏朝1001无标题

文章插图

三星堆是华夏文明的耻辱 三星堆否定了夏朝1001无标题

文章插图
介于定居农耕和游牧族群之间的,是半农半牧族群 。他们或者游牧和游耕,或甚至以定居农耕的同时经营畜牧,史籍中称之为“产牧”生业,多半游动范围不大 。在从事农耕生产时至少需要临时性地固定头发,因而在三星堆青铜人像中就有盘发的发式和形象(图6) 。川滇西部正好位于著名的胡焕庸线旁,和著名考古学家童恩正画出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地处横断山区及其附近,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因而也正好是多种生业的族群杂处的生态过渡性地带,与出土资料和文献记载提供的历史信息正好相符 。
三星堆是华夏文明的耻辱 三星堆否定了夏朝1001无标题

文章插图
由上可见,三星堆古蜀王国是上古中国大西南地区地域辽阔、族群支系众多、生业方式多元多样的早期文明共同体 。作为上古大西南地区规模颇大、几乎整合一方的区域文明共同体,在中国早期文明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
三星堆文明不仅拥有重要的地位,而且特点非常鲜明 。近年来三星堆的重大考古发现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从学界封闭的象牙塔大步跨进广大公众视野,相当扯人眼球,除了其重大学术价值和媒体的大力宣传外,无疑也与其形象独特多样的大量青铜造像、金玉器皿和珍贵象牙本身琳琅满目、瑰丽多姿、极具神采的观赏价值分不开 。在一个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之中,像三星堆、金沙这样既非常重要、又非常好看,观赏之余又每每激发观者无穷推测想象的个案确实不很多 。这无疑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引人瞩目的特质特色 。
对此还是以三星堆青铜人像的发式或发饰出发,对之略加讨论 。如1986年出土的一件体型不大的青铜人像(图7),其发型整体呈现额发后梳、后发前卷之势,相当奇特神妙,即使今天看来亦颇具“前卫”风采,反映了三星堆先民审美艺术穿越古今的永恒魅力 。
三星堆是华夏文明的耻辱 三星堆否定了夏朝1001无标题

文章插图
又如今年公布的另外三件青铜人像的发型,则以束发而成的发髻冲天而起、极尽高耸为近乎奇怪的鲜明特点,而且三者的造型似乎又各有所不同,不禁令人遐想或猜测其蕴含的政教涵义 。
三星堆是华夏文明的耻辱 三星堆否定了夏朝1001无标题

文章插图

三星堆是华夏文明的耻辱 三星堆否定了夏朝1001无标题

文章插图
除开人物发饰等造型以外,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大量动植物造型亦非常精美,如其大大小小的青铜神树,以及各类飞禽等动物的造型,往往都形象美轮美奂而蕴涵政教深意 。与三星堆一脉相生的金沙遗址出土的极为精美、动感十足的“太阳神鸟”金箔,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 。而三星堆长达143厘米的金杖,也与其后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冠带图像,从内涵到形式可谓形神相承,金杖身上的纹饰包括头戴王冠的蜀王人像,和钩喙鱼鹰背负戳入鱼身之羽箭展翅飞翔的图案 。据研究,戴冠者可能正是蜀王鱼凫氏形象,而金杖应是其王权的神圣象征 。
商周青铜器系统以鼎、簋等形体庄重的礼器为突出特点,三星堆青铜器则以大量人(神)造像最引人注目,后者以人为本(原型)、栩栩如生的形象,似乎更具有一种“文艺范儿”,应为后世巴蜀文化崇文尚艺风格特质的源头活水 。总之,凡是参观过三星堆遗址或其博物馆的朋友,都不难获得一个深刻印象,这是一个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早期区域文明 。
不仅如此,种种迹象表明,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作为上古区域文明,其政治整合的文明发展进程,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级的程度 。例如,由于“沉睡三千年”,年湮代远,三星堆文明长期不为秦汉以后的世人所知,以至蜀地现存最早的本土史籍《蜀王本纪》亦视古蜀文明如洪荒,甚至断言其“未有礼乐” 。但是,三星堆-金沙的考古发现彻底刷新了人们的认识,其礼制文明的水平应已经相当高,而且以蜀王作为共主,建立起一整套统一秩序规范体系,表现出跨邦国族群的强大整合力度 。如前引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的蜀王铜像,身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2厘米,既是蜀地邦国族群联盟的共主,又明显出自椎结簪发的农耕族群,是迄今为止举世最高的出土青铜人像 。而在与三星堆相隔不过三四十公里的金沙遗址,则出土了一件十几厘米高的小型青铜人像,其造型风格和极富于特征的手势等礼容仪态,与三星堆大立人像如出一辙,但脑后却拖着长长的三条辫子,与大立人椎结簪发的特征迥然相对,显然出自编发族群 。分别出自三星堆和金沙的大小铜人发饰相异而礼容仪态相同,形象生动地反映,在疆域广辽、横跨族群和生业生态区的古蜀王国,已经具有相当统一性规约的一整套礼制文明,其政教整合水平已颇高,这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及其大量珍贵文物所揭示的灿烂的青铜文明是一致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