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熟练背诵蕴“文气”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3
《美丽的颜色》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传主是先后两次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 。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记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在棚屋中通过艰苦努力,终于在沥青铀矿里提炼出镭,见到镭的“美丽的颜色”的过程 。
文章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绘简陋、恶劣的工作场所环境 。第二部分(7—19段),记述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 。第三部分(20—26段),描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 。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既为我们再现了居里夫妇提炼出镭的科研过程,也为我们展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 。
学情分析:
一般学生都对本文的传主居里夫人有所了解,知道传主的主要科学成就和人格品质,所以,学习起来有一种心理上的亲切感 。另外,八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较多写人散文,具备阅读写人散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写人,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 。同时,通过对前一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学习,对于传记类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传记的特点,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适度想象等,已经形成基本认识 。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
3.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
2.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
教学难点:
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
教学创意:
因文识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体会情感;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
教学流程:
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
(一)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巾帼不让须眉”,把这句话用在法国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关于居里夫人,同学们了解多少?
(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资料或小故事 。
(三)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这些资料或小故事,用“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评价居里夫人?
学生自由回答 。
(四)今天,我们来学习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为自己的母亲所写的传记《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看看她笔下的居里夫人形象和我们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是否一致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传主、文章的心理和情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不必做过多过高要求,主要由学生言其所知,为下面的学习做心理铺垫 。)
二、我印证:文章中的居里夫人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能表现居里夫人科学精神或个人品质的句子 。
(二)小组内交流 。
(三)班级内交流 。
示例: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例如文章第9—11段写居里夫人选择男人的职务,她的工作虽然艰辛,但她一直坚持往下做,可见她对科学的热爱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打破固定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人物特点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引导学生找出具体事件印证自己对人物的评价,既引导学生重新关注文本,加深对课文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
三、我发现:多角度的表现手法
(一)教师置疑:一般的传记作品都是由作者对传主进行客观地叙述,但是在本文中,却有多处由居里夫人自己来说,如文章第5、6、11、14、15段引用的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记,这是否合理?
(二)学生朗读上述段落,小组讨论 。
(三)班级交流,教师点拨 。
明确:大量引用传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记中的话,既为读者补充了未知的历史细节,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使人如临其境,仿佛随传主回到了历史现场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理解文中大量引用传主自己信札和日记中的话的作用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但不能由教师生硬抛出结论,而要引导学生先读再思,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
(四)除了引用传主自己的信札、日记,文章还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讨论明确:侧面描写(如第2、3段),通过写棚屋的简陋和条件的艰苦,侧面表现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的科学精神 。正面描写(如欣赏“美丽的颜色”部分),写出了居里夫人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的谦逊、低调 。
推荐阅读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指南
- 八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模板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方案
- 颇有建树的拼音 建树的拼音
- busto是哪里 bustop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视频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除法怎么讲解
- 沥尽心血的意思和造句 沥尽心血的意思
- 借问是什么意思 诘问是什么意思
- 圣诞节作文英语 圣诞节的高分的作文
- 六年级英语圣诞节作文 六年级圣诞节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