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一生在官场上并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这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浪淘沙》 。
1.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 。
预设一:“九曲”“万里沙”
九曲黄河: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藏族人民 。他们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九曲、逢留等(藏语中,称“河”为“曲”) 。所谓“九曲十八弯”只是一种概数的说法,用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蜿蜒 。
万里沙: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 。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 。
过渡:大家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出示图片 。)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 。
预设二:“浪淘风簸”
明确:“淘”是水流冲刷,淘洗;“簸”是颠动摇荡 。这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
预设三:“自天涯”
思考:“自”是什么意思?
教师出示“自”的几种释义:①自己;②自然,当然;③从;由 。第三种释义说得通,“自天涯”是说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
预设四:“牵牛织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牵牛和织女是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一次 。
2.学生简要概括诗意 。
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字义,那么谁能说出诗意呢?(指名学生回答 。)
示例: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浪滚滚好像来自天边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品味古诗描绘的意境,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
(1)品读第一、二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 。
思考: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
朗读提示:读出黄河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
(2)品读第三、四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 。
思考:①品评“上”字 。这个字用得好吗?可否改为“到、过、去”?
预设:诗的语言精练,其中的每个字都要经过推敲,也就是古人常说的“炼字” 。这里引导学生品读“上”,就是让他们体会诗歌用字的精练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其他字填到诗中读一读,看效果有何不同 。“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用其他字则不会有这种联想 。
②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如:男耕女织、互敬互爱 。)
朗读提示:最后一句要由豪迈转为轻柔,读出牛郎织女家的宁静美好 。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欣赏诗中哪一句所描绘的画面 。
示例:
生1:我喜欢“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 。读到这一句,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黄河自西向东绵延,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上的情形 。
生2:我喜欢第二句 。读到这一句,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咆哮的声音,仿佛看到了浊浪滔天的情形,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 。读这一句诗时我还想到了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生3:我喜欢最后两句 。读这两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撑着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河水中逆流而上,毫不畏惧 。经历了一番拼搏之后,他终于到达银河,银河是那么宁静,那么美好 。
2.拓展阅读 。朗读《浪淘沙》组诗中的其他几首,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
过渡:诗人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啊!但是诗歌的妙处就在于给人以无穷的联想,这首诗真的只是描述了自然界中奇伟的景观和诗人神奇的想象吗?我们对此不做过深的理解,但我们可以结合其他几首诗来思考一下 。《浪淘沙》一共有九首,我们挑出几首有代表性的诗作,大家读一读,再结合我们今天学的诗想一想,说不定会有新的体会 。
推荐阅读
-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杨柳》课件
- 倩女藏宝阁官网 倩女藏宝阁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纪宝鼎》课件教材
- 电视剧远远的爱大结局 电视剧远远的爱
- 六年级语文上册《小抄写员》课件素材
- 小学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课件素材
- 六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电子教案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纳教案五篇
- 六年级作文精选作文大全 雨夜精选作文大全5篇
- 你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你从主人公身上能学到什么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