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课本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青春故事教案案例( 四 )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活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 。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 。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学生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2021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青春故事教案案例3
一、说教学理念
我们先看几组信息: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咨询热线,他们曾进行过一次统计,在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是中小学生 。
为什么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落?我想,一方面是有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超出其承受范围;更主要的是未成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生命”的问题开始有了朦胧的思考但往往因不能正确认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 。他们往往对“自尊”看得很重,相反对生命的本质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
这给我们教育者以启示:我们的教育还有着浓重的应试教育痕迹,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因此,本课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
二、说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珍爱生命》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科学习的开篇,奠基学习的基础 。而第1课时《珍爱自己》在本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对于帮助学生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生命的珍贵与神奇,知道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 。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探究,引导交流,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 。
三维目标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又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 。
因为这是正确的生命观的核心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应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
三、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 。”因此,在本课中,我侧重于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探究 。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体验感知法
观察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现象、材料的分析,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简单的归纳 。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并落实到生活实践 。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