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为自己受到的不幸 , 过于埋怨家人 , 反倒是在自我奋斗取得一定成功后 , 也能反过来照料家人
出道十年 , 马天宇的收入七成都给家里 。
自己小时候没享受过 , 现在想照顾全家人 。
不会随便“抱怨” 。 没有一些年轻人身上源源不断散发的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的怨恨 。
好友李易峰表示 , “我觉得他都没有烦心事”“很少抱怨” 。

文章插图
懂得体谅他人 。
邓家佳说马天宇会特别注意不在言行之间伤害到别人 , “还蛮暖的” 。
他情绪失控的时候 , 也是因为家人没有出现……(看到这里真的有的心酸)
(参加花样姐姐节目 , 马天宇痛哭不止:你们家人出现的时候我好难受)
在那篇网文的结尾 , 作者写道:
困顿可能会把人逼向极端和仇恨 , 但也有马天宇这样的人 , 把痛苦全部化解掉 , 反而释放更多善良 。
从心理学上来说 , 当一个人面临挫折的时候 , 会有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 , 这叫心理防御机制 。
不幸的童年 , 有的人会选择逃避现实 , 像鸵鸟一样 , 这叫做“否认”;
【接纳:谁的童年没有缺陷?难道非得用自己的一生去报复?】有的人长大后会采用滥用药物、自伤等行为 , 这是“付诸行动” , 或称为“发泄” 。
美剧《犯罪心理》中有很多犯下种种恶行的罪犯 , 然而了解到他们的人生经历后 , 却又不由心生同情——剧中的连环杀手 , 几乎都有一个家暴、受虐、受欺负的童年 。 作为心理从业者 , 我理解 , 这些极端的行为 , 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防御机制 , 用来处理令人不堪回首的童年 。
如果听起来有些费解 , 你可以看看如下的图片: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而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做为“升华” 。
指的是这个人将对生活挫折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 。
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 , 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 , 就是“升华” 。
我相信 , 每个苦难童年的经历者 , 或多或少都有过想要报复的念头 , 报复生下他们但没有好好抚养的父母 , 报复没有善待他们的社会 , 甚至报复没有投对胎的自己……
从心理层面 , 我无比理解和同理他们的选择 。 但是 , 也看到有些人 , 放下了执着的报复的念头 , 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来处理这段苦难对自己的影响 , 就是“升华” 。 马天宇的成长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 他完全有理由选择其他的防御机制 , 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升华” , 一如上面的这些呈现 。
当然 , 需要指出的是 , 要适度利用心理防御机制 , 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也不致过度使用而给自身造成不利或伤害 。 心理防御机制往往能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保护心情安宁等作用 。 但这种防御机制也有局限性 , 如果一味使用防御机制 , 哪怕是“升华” , 而不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 也只是在逃避面对而已 。 当然 , 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
无论如何 , 没有被温柔对待的我们 , 也是可以选择温暖这个世界的 。 正如马天宇那样 。
推荐阅读
- 接纳 父母的原罪:不能真心接纳孩子
- 接纳: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 周星驰:强大母亲护航的沧桑童年
- 接纳:你的孩子又不是工业品,干嘛非要跟别人一样?!
- 认识一下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特点 谁的尾巴像什么仿写
- 父母教育孩子起冲突,到底应该听谁的?
- 你对孩子撒的气,有多少来自于童年的创伤?
- 童年的缺憾,将耗尽一生去寻回
- 小玩具“东西南北”,那些年记忆中的童年乐趣你还记得吗
- 原神可莉之后出谁的卡池-原神可莉后面UP池子是谁高手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