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高三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5篇( 三 )


一、认真研究考纲 , 做有针对性的复习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 认真研究考纲 , 把握高考考什么 , 哪些内容重点考 , 哪些不考 , 考试的题型如何 , 做到心中有数 。复习时 , 考纲中已经删除了的知识点 , 坚决不讲 , 而对于新增的知识点在复习时要强调突破 。这样 , 复习就更具有针对性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在第二轮复习中分专题进行复习 ,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 要专门抽时间出来做强化训练(规定时间最多少题) , 可能第一次考试 ,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做完 , 或者说不适应 , 但经过多次这样的强化快速训练之后 , 学生的解题速度会明显提高 , 害怕做题 , 怯题的情绪就会消失 , 心理素质会进一步加强 。
二、教材分析
充分重视新教材教学内容改革 , 新教材内容与传统内容相比 , 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课程内容增加了“数学建模”、“探究性课题”等板块 , 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也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素材 。这是对前几年“研究性”学习的继续和发展 。
一是要细读教材 , 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理、性质以及它们的限制条件等要咬文嚼字地读 , 细细地体会与领悟 。
二是要重视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想一想”、“实习作业”等的复习 , 不能在复习中留下盲点 。
【高三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高三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5篇】三是要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发生过程 。如在求椭圆方程时 , 要知道是由定义推出方程 , 而不是公式推出公式 。由椭圆定义推出方程是坐标法的核心 , 它有三个关键 , 这也是得分点:

①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②利用两点距离公式、利用定义得出椭圆方程;③定义中隐蔽了条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2a>2c , 令b2=a2-c2 , 这些都只有通过细读教材 , 耐心品味 , 才能真正领悟其中实质 。
三、命题思路与试卷的总体情况分析
1、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近几年 , 市数学高考试题难度比较稳定 。试题难度适中 , 20_年的试卷感觉稍微有一点难 , 估计明年可能要略易一些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 , 为了有利于促进新课程目标的落实 , 命题题型、考试内容等略有变动如下:
2、试卷结构及题型:与往年数学高考试卷有所改变 , 由原来的总共22道题 , 其中选择题10道(每题5分);填空题6道(每题4分);解答题6道(共76分) , 改为20道题 , 其中选择题8道(每题5分);填空题6道(每题5分);解答题6道(共80分) 。
3、考试内容:
(1)数学基础知识(新增了一些数学内容与删改了部分传统内容)
(2)数学思想方法(基本保持不变)
(3)数学能力(主要变化是“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地位问题)
4、关于样卷:充分重视对新增内容的考查 , 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 重视对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
四、具体复习措施
研究高考信息 , 关注考试动向 。及时了解20_高考动态 , 适时调整复习方案 。
1、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无论是《教学大纲》 , 还是《考试说明》都把它列在诸项数学能力的首位 ,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算算 , 不能自己包办 。
2、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重视新教材教学内容改革 , 拓展教学空间 ,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 积极创设新情境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 , 教师授课不能再用老的模式“一言堂” , 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 , 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收容器 。
教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  而应育人于教书中 ,  树立“教师是主导 , 学生是主体”的思想 , 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  成为数学化的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 , 教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 而不是传统的“一包到底”的教师形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