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的起源是什么?( 八 )


2、数着节令 , 芒种、夏至 , 夏天的已悄然拉开了帷幕 , 天气炎热 , 骄阳似火 。气温一下子飙高到三十五六度 , 而且闷 , 稍一动 , 就汗珠子往外冒 , 浑身说不出的不舒爽 。这天气 , 过山车一般 , 把人心晃得粗气难喘 。
3、夏至 , 不仅是24节气之一 , 还是我国最早的节日 。古时称之为“夏节”、“夏至节” 。每到夏至日 , 人们都要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 , 全国都会放假 。现在的夏至 , 对人们而言已经不复往日的意义 。但作为节气 , 还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4、今天夏至 。夏至夏至 , 按照我顾名思义望文生义的理解 , 就是夏天到来的意思 。越来越热的温度 , 越来越火的骄阳 , 越来越渴望的阵雨 , 盛夏的气息 , 日盛一日 。
5、夏至 , 轻暖 。连绵不绝的雨 , 湮灭了火热的烈焰;轻是夏天曾经的记忆 , 暖是对夏天的想念 。
6、夏天 , 鸟语花香;夏天 , 蛙鸣悠扬 。曾经的夏天 , 曾经的暖暖 , 曾经的怀念 , 像一株日渐浓密的老树 , 安静地站在那里 , 悄然无语 。而满树的叶子 , 在微微的夜风中抖动 , 像是温习曾经所有的字句 。
4.夏至诗句有哪些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 。夏至这天 , 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 , 目前处在双子座) ,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 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 此时 , 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 , 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 , 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 , 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 , 就确定了夏至 。所以它是很传统而重要的节日 ,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其留下诗篇 。
《夏至日作》唐朝·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 , 四序相错行 。
寄言赫曦景 , 今日一阴生 。
《夏至》左河水
骄阳渐近暑徘徊 , 一夜生阴夏九来 。
知了不知耕种苦 , 坐闲枝上唱开怀 。
《夏至》长卿
夜半惊岚偃旗旌 , 朝闻远鸦方初醒 。
狸奴几下偷翻书 , 何时听得螗蜩鸣?
《夏至避暑北池》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 , 宵漏自此长 。
未及施政教 , 所忧变炎凉 。
公门日多暇 , 是月农稍忙 。
高居念田里 , 苦热安可当 。
亭午息群物 , 独游爱方塘 。
门闭阴寂寂 , 城高树苍苍 。
绿筠尚含粉 , 圆荷始散芳 。
于焉洒烦抱 , 可以对华觞 。
《夏至》宋朝·张耒
长养功已极 , 大运忽云迁 。
人间漫未知 , 微阴生九原 。
杀生忽更柄 , 寒暑将成年 。
崔巍干云树 , 安得保芳鲜 。
几微物所忽 , 渐进理必然 。
韪哉观化子 , 默坐付忘言 。
《竹枝词》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岸上踏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 。
5.有关于24节气的诗句
地球绕着太阳转 , 绕完一圈是一年 。
一年分成十二月 , 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 , 每月两气不改变 。
上半年是六、甘一 , 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 , 有差不过一两天 。
二十四节有先后 , 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 , 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 , 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 , 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 , 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 , 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 , 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 , 种收及时保丰年 。
西园梅放立春先 ,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 春分蝴蝶梦花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