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的起源是什么?( 三 )


时间再向前推移20年后 , 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位山水诗人谢灵运 , (385—433)他喜欢豪放的游兴生活 , 是山水诗的开辟者 。但因政治上的问题 , 有些诗人对他很有成见 。在这其间还有鲍照、谢眺、任彦升、瘐信等都是非常有名气的诗人 。但却不能引领时代的主导地位 。
隋朝的诗坛是冷落的 , 因为政治时局的混乱与战争的频繁 , 没有产生伟大的作家 , 除了薛道衡、杨广外没有别的 , 诗歌的中兴有待于唐代的诗人 。
唐诗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 , 佳作丰富 , 属于中国文学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集承汉魏六朝以来诗歌的大成 , 开发了宋以后的宗派 。以体言:五七杂言乐府行律无一不有;以格言:圣神仙佛娇艳鬼怪 , 无一不包;以调言 , 飘逸胸浑 , 精神博大 , 缜密幽丽 , 清奇奥峭 , 无一不至;以人言 , 帝王将相 , 村夫野老、妇孺樵牧 , 和尚道士 , 一起登场 , 演奏诗歌的舞台 。
唐朝的诗歌发展超出过去任何一个时代 。也从永明体的不完善状态下逐渐转换为唐代四声二元化及近体诗的定型 , 这也正是永明体在不断运用中的演变历程 。唐人为了和古体诗加以区分 , 名为今体诗 。今体诗歌根据汉字平仄的特点使诗歌有了严谨的格体 , 具有抑扬顿挫的和谐美与形式美、精炼美和音乐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唐朝的诗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都是非常有才华的年轻诗人 。譬如王勃的“长江悲已滞 ,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 , 山中黄叶飞 。”还有他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杨炯的《送临津房少府》“岐路三秋别 , 江津万里长 。烟霞驻征盖 , 弦奏促飞觞 。阶树含斜日 , 池风泛早凉 。赠言未终竟 , 流涕忽沾裳 。写的非常感人 。”卢照邻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 , 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的“类君子之有道 , 入暗室而不欺”等等都让后人学习效仿 。四杰的时代律诗尚未定型 ,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歌过渡到盛唐文坛的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 , 在当时及后世均享有盛誉 。
继四杰直后的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这一新的诗体 , 陈子昂开一代诗风 , 他的“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俯仰古今 , 深感人生短暂 , 宇宙无限 , 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 , 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 , 而长短不齐的句法 , 抑扬变化的音节 , 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还有“岁华尽摇落 , 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 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 。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 。“风骨”与“兴寄”的提出, 倡导初唐艳丽纤弱的诗风,而开盛唐朴素雄健的诗风 , 把诗歌引向朴实而具有真实生命的道路上 。为以后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诗坛有影响力的还有田园诗人王维 , 孟浩然 。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等 。
到开元天宝唐的中叶 , 诗人层出不穷 , 最著名的有李白、杜甫、被誉为“双子星座” 。李白(701-762)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 先祖于隋末流徙西域 , 即生于中亚碎叶 ,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 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柚)青莲乡 。他的一生 , 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742) , 由道士吴筠的推荐 , 被召至长安 , 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 , 名动一时 , 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趋于权贵 , 在京仅三年 , 就弃官而去 , 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 , 他感愤时艰 , 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 ,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 兵败之后 , 受牵累 ,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 , 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 , 依靠当涂县令李阳冰 , 不久即病卒 。他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 , 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 , 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 , 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之评 , 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 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 , 世称“李杜”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 , 光焰万丈长 。”有《李太白集》问世 。他的名句流传很多 ,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行路难》;“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燕山雪花大如席 , 片片吹落轩辕台 。” 《北风行》;“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 ,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 , 一水中分白鹭洲 。” 《登金陵凤凰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连峰去天不盈尺 , 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总为浮云能蔽日 , 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浮云游子意 , 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平林漠漠烟如织 , 寒山一带伤心碧 。” 《菩萨蛮》;“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何日平胡虏 , 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宫女如花满春殿 ,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今人不见古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等脍炙人口 , 老少皆知 , 且流传至今 , 让多少人仰慕效仿 。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 , 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 。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 , 音节和谐流畅 , 浑然天成 , 不假雕饰 , 散发着民歌的气息 。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 。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 , 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 , 使之更加精练、优美 , 含意深长 。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 , 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 , 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 。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 唐代韩愈、李贺 , 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 , 明代高启 , 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 , 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 , 受其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