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妃个人简介( 二 )


皇长子朱常洛被立为太子,福王朱常洵被迫迁往洛阳就任,这对郑贵妃来说,不能不算是沉重的打击 。但就是这样,郑贵妃一刻都没有放松对目标的追求,反而更加猖狂,致使新的宫廷斗争愈演愈烈 。郑贵妃和她的父亲郑承宪、伯父郑承恩、哥哥郑国泰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比以前更起劲地在暗中搬弄是非,挖空心思要把已册立的太子给废掉 。他们的心里都清楚:只有废了太子,他们才会有救,于是制造了“妖书”一案 。
所谓“妖书”案,还是在皇长子朱常洛被册立以前发生的一件案子 。当时刑部左侍郎吕坤写了一本名叫《闺范图说》事见《明史·吕坤列传》:“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 。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的小书,书中所载是历代一些有贤德淑名女子的故事 。这本图说以汉明帝马皇后为首,而马皇后又是从宫女逐渐被晋封为皇后的,吕坤的用意很明显是在向郑贵妃献殷勤,为郑贵妃以后当皇后找个说法 。神宗偶尔翻见到此书,也就把它赐给了郑贵妃 。赐者无意,可受者有心 。郑贵妃看过这本小书后,觉得可以利用它来做点文章,于是自己又另外加上了12个人的图说,并且为之作序,又印了一些散发以扩大影响 。
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癸卯,公元1603年),大学士朱赓又发现京城流传着一部名为《续忧危竑议》的书,其核心是说太子虽然已立,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废掉,因为皇上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不得已勉强册立太子的,暗喻郑贵妃的爱子福王必会成功之意 。不料此书的出现触痛了郑贵妃的心病,她哭闹着要神宗追查写书的人,于是大朝廷兴冤狱,许多朝臣、百姓为此无辜受害,死于非命 。然而,此案最终却不了了之 。
种种阴谋伎俩均未奏效,郑贵妃曾一度绝望过 。但还有一个可能存在,那就是王皇后早日去世;如果王皇后真的死了,正宫一席非郑贵妃莫属,到时候“子以母贵”,母正位中宫,其子自然成为嫡子,皇长子的东宫太子也就当不成了 。此时的郑贵妃在绝望中看到了一线希望,于是又开始实施新计划 。但王皇后虽说身体欠安,却生性清心寡欲,对人对事都抱一种超然的态度,又加上李太后多方保护,居然熬了一年又一年 。郑贵妃绝望之余,决定铤而走险 。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公元1614年)二月,李太后去世,没有了顾忌的郑贵妃决定放手一搏 。于是,郑贵妃等人采取非常手段,导演了万历年间发生的明宫三大案之首案----“梃击案” 。
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傍晚,有一个不知姓名的汉子,手持枣木棍,悄悄地闯进了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直到大殿前檐下才被内侍抓获 。扰攘多年的明末三大案以此为起点,终于发生了 。第二天,皇太子急忙把夜里发生的一切向神宗启奏 。神宗得奏后,命先将罪犯交由近处法司先行审问 。审理此案的巡皇城御史刘廷元审问之后,向上奏报初审的大致情况:罪犯名叫张差,是蓟州(今天津蓟县)人,自称靠乞讨为生,语无伦次,如同疯癫,但是察看他的相貌,又像很狡猾的样子 。因为此人有谋杀太子的嫌疑,所以,此案接着又移交到刑部由御史刘廷元与刑部郎中胡士相等会审 。此时,郑贵妃兄长郑国泰密访二人,经过一番协商,刘、胡二人便顺着郑国泰的意思上疏说:这个男子叫张差,患有精神病,应速处决,神宗也就同意了 。然而,提牢主事王之寀对此事甚为怀疑,就私下询问张差,张差承认是受内侍指使 。王之寀深感事关重大,立即告诉了刑部侍郎张问达 。一时间,有人要谋害太子的消息在京师迅速传开 。由于郑贵妃蓄谋夺权已久,其兄郑国泰又有秘密行动,朝议都指向郑贵妃兄妹 。神宗也察觉到此事非同小可,于是下令十三司会审 。张差经此一审,又供出自己谋害太子的行动是郑贵妃的心腹宦官庞保、刘成所指使,庞、刘二人曾许诺张差事成之后给以厚赏,此案终于-大白 。
此时,最紧张、最害怕的莫过于郑贵妃了,她越想越害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得不使出了女人的最后一招 。她连哭带嚎地要神宗给她做主,不然就要死在神宗的面前 。经她这么一闹腾,果然神宗心酸起来,叹息着对自己的爱妃说道:“现今既然已经闹成这个样子,恐怕是难解了,我出面恐怕反倒会坏事,现在只有一人能救你母子性命 。”郑贵妃一听急切地问:“是谁?”神宗答道:“就是你要害掉的皇太子 。”郑贵妃一听,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如何使得?”神宗说:“以他的出身、地位和目前的处境,我想也许会饶过你的,你去好好说说吧!”郑贵妃低下了头,迅速盘算着:看来也只能有这一招了 。于是把心一横,转身亲自去求太子 。到了东宫,郑贵妃装出十分可怜的样子,一见太子便俯身下拜 。太子一见,受惊不小,连忙回拜 。郑贵妃顺势拉着太子的手,伤心地哭诉着,说她是如何如何地冤枉,只有太子能救她的命,给她辨明是非 。太子毕竟年纪轻,对宫廷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缺少经验,对郑贵妃还一向胆怯几分,因而尽管深知郑贵妃常欲加害自己也无可奈何;再加上郑贵妃有求于自己,认为这是缓和矛盾的好机会 。经过郑贵妃的这一番表演,皇太子很痛快地让手下草拟了一道旨意,要朝中大臣们不必再为此事多加纠缠,既然凶手早已抓到,即刻正法就是了,不要再牵扯他人 。郑贵妃见此连连称谢,把太子夸了一顿,才高兴地离去 。本来群臣认为必须揪出幕后指使人郑贵妃一家,否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可是经太子这么一处理,大臣们看到连被危及生命的当事人对此都不加追究,当然也不便再追究到底 。随后,朝臣按旨意将张差处死,又把刘成、庞保秘密处决 。这场兴师动众、人命关天的梃击案就这样草草了结,自始至终导演这场闹剧的郑贵妃却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一场危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