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关于生物的复习策略5篇( 四 )


例2.下列各类人群中 , 一段时间内人体摄入和排出氮量基本相等的是()
A.健康儿童B.重创伤恢复期病人
C.健康成年男子D.禁食期病人
就这道题而言 , 它所要考察的考点有动态平衡、蛋白质代谢、排尿 。A答案 , 由于健康儿童要长身体 , 需要合成蛋白质 , 所以氮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B答案 , 由于重创伤恢复期的病人要修复相应组织 , 需合成蛋白质 , 所以氮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C答案 , 健康男成年男子 , 由于蛋白质代谢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 所以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基本相等;D答案 , 禁食期病人 , 由于排出的尿液中含有氨气 , 所以氮的摄入量小于排出量 。
就落实考点这一要求而言 , 关键是做到两点 。一点是 , 如何根据某一考点或某几个考点 , 编辑出相关的考题 , 实现从考点到考题的跨越;另一点是 , 如何在一道试题中寻找出所隐含的考点 , 从而能有的放矢地解答 , 实现试题到考点的再现 。
3.第三步以试题训练为中心
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今天的各种各样的考试 , 从国内到西方发达国家 , 都没有找出更好的形式来进行人才的选拔 , 而都是通过各种试题进行考试 , 进而达到选评定和选拔人才的目的 。一年一度的夏季高考 , 它是选拔性的考试 , 从试题上而言 , 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 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所以 , 我们在高考生物的备考历程中 , 一定要以试题训练为中心 , 从试题的解答中去突破知识点和落实考点 , 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可以这么说 , 不以试题训练为中心(即不以考试为中心)的复习和学习都是失败的 。因为它将使学生在考试中一败涂地 , 这就达不到的教学的目的 , 违背了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 。有些人可能会借口于素质教育 , 而整天进行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 , 这是不可取的 。
不管是单科的生物高考还是理科综合下生物考题 , 都不外乎是选择题或非选择题(主要是解答题) 。在备考历程中 , 要通过试题训练提高其解题技能和解题效率 。
3.1选择题
对选择题而言 , 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就理科综合考试下的生物选择题 , 根据题干可分为概念型选择题、判断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和图表型选择题 。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和总结归纳 , 其实每一类选择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
3.1.1概念型选择题
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学生能力要求之一 。从历年的考题可知 , 正确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 是正确理解各种生命现象的前提和根本 , 也是解答概念型选择题的关键所在 。从近年高考试题看 , 此类试题出现的几率较小 。
例3.避役随环境改变体色 , 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 , 蜂兰的唇形花瓣似雌黄蜂的形态 。这三种生物现象依次属于()
A.保护色、保护色、警戒色
B.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
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此题是针对适应性特征的特例进行命题 , 重在考查学生对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概念的理解 。易知答案为:B
3.1.2判断型选择题
此类试题 , 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性的同时 , 又可考查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既可考查某一个知识点 , 又可考查多个知识点 , 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较好题型 。
例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可以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 , 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周期的知识 ,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 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 为细胞分裂提供物质基础 。所以答案选:D
3.1.3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试题将多个知识点融入一题 , 综合性强、难度大 , 要根据题意 , 对备选答案逐个筛选 , 不能漏选或多选 。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理科综合中 , 能有效地解决试卷中各科知识考查面过窄的缺陷 。但就近年试题分析 , 在理科综合背景下的此类试题出现很少 , 而大多出现于广东和上海的生物单科试卷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