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家里空无一物 乔布斯的家( 二 )


印度的真实状况与它神圣的光辉之间所存在的触目惊心的差距,让乔布斯对幻想中的印度产生了许多疑问 。特别是在印度,他之一次遇见那么多的穷人,他们和加利福尼亚穷困的嬉皮士不一样,因为嬉皮士们的穷困是可以选择的,而印度穷人的贫穷是命运使然,是难以改变的 。在印度,他没有找到心中的圣人 。在印度体验了极度贫困和疾病之后,乔布斯毫无满足感和成就感地回到家中,继续回公司上班 。
正如乔布斯所说的,“我们找不到一个地方,能待上一个月,得到醍醐灌顶的顿悟” 。身处快节奏的社会,如果我们坐下来静静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心灵有多么焦躁 。静下来,让心灵学会聆听,我们需要这样的修行 。这应该算得上是一种顿悟,这种顿悟或许就是乔布斯后来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
关于生活:珍惜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正确的 。”
17岁的某一天,乔布斯读到了这句话 。从那时开始,在33年中,每天早晨乔布斯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于是他每天都认真地工作和生活,要把每一天的事情都做好,不留下遗憾 。他以前也只是把这一句话当作激励自己的警言,可是却没有想到,这种冥冥之中的暗示,还是让他的生命遇到了 。有一天,乔布斯做身体检查,发现胰腺上长了一个瘤子 。医生告诉乔布斯说,几乎可以确诊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最多还能活3个月 。乔布斯没有害怕,他想到的是他还有没有留下遗憾——工作和生活的遗憾 。乔布斯一整天都想着诊断结果,也许他也还在想着,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
到了晚上,医生又给乔布斯做了一次组织切片检查,最后确诊是一种少见的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愈的恶性肿瘤 。经过手术,乔布斯把病治好了 。
有了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之后,死亡对于乔布斯来说并不可怕 。这也提醒了他自己,要“记住你即将死去”,把每一天的工作都当成是最后一次工作,把生活都当作是最后一天的生活来对待,珍惜每一天,这样多少能给世界留下一个美好的身影 。
为了目的:坚持
1976年秋,英特尔半导体公司采纳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广告策略:在广告宣传上,英特尔放弃了以前对产品直接宣传的方式,而是依靠电脑的替代形象,比如用扑克牌、汉堡包、赛车来达到宣传效果 。乔布斯立即就被这种形象而简单的宣传方式吸引住了 。
乔布斯打 *** 给英特尔公司的市场部,想要和创造这一广告理念的里吉斯·麦金纳公司取得联系,但麦金纳没有接他的 ***,而是让负责新客户业务的弗兰克·伯奇接了乔布斯的 ***。伯奇很有礼貌地听了乔布斯对他公司的描述,然后就竭力解释为什么麦金纳公司不愿意为乔布斯的公司 *** 广告业务 。
虽然没有说服伯奇,但乔布斯采取了软磨硬泡的策略,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乔布斯每天都要给他打 ***,并要求伯奇到他的公司看看苹果产品 。然而,麦金纳公司还是拒绝和乔布斯合作,可是乔布斯的决心却更大 。他一天三四次地打 *** 给麦金纳的办公室 。麦金纳的秘书可能是因为接乔布斯的 *** 接得厌烦了,实在不愿意再让这个“讨厌”的年轻人打扰自己,于是就迫使她的老板接了 ***。这一次,麦金纳接了乔布斯的 ***,并被乔布斯说服了,答应让乔布斯来见他 。在会面中,乔布斯之一次把他的创意详细地告诉了麦金纳,并得到了麦金纳公司的认可,开启了新的成功 。
【精要点评】面对目标,一边是反复拒绝,一边是反复争取 。最终,前者屈服于后者 。要打开人生的局面,往往需要确定一个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常常需要“死缠烂打”、勇于坚守的精神与品格 。
关于成功:
有明确的目标
高中毕业后,乔布斯进了一所学费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大学,当工人的养父母倾其所有支付了他的大学学费 。但是,读了六个月后,乔布斯突然觉得与其花这样的大价钱来读书,让自己的养父母为自己而变得一无所有,得不偿失,不如改变一下学习的 ***,退学算了,这样可以更省钱 。再说学校里的这种“全面”的学习,也不能完全地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经过认真地思考和比较之后,乔布斯明确了自己这一生想干什么,于是决定退学 。退学后,乔布斯并没有放弃学习,只是不再选那些他毫无兴趣的课,而是有选择地去旁听一些他感兴趣的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些他认为有用的学习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