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及反思范文( 五 )


师:对,大家都知道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两个式子都是不成立的?(画叉)我们刚才总结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不是所有的数需要加上一句什么话
生:0除外
师板书0除外
师:到现在为止这个规律我们就总结完了,那在这个规律里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下呢?
生:同时和相同的数
师:“同时”和“相同的数”(师将重点词语打点),大家想得一样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板书课题)
师:我相信如果当时猪八戒会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了,那咱们同学们千万不要范它那样的错误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边读边记 。
生齐读二遍 。
师: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特别有用,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 。
任务二
任务呈现
课本76页的例2,请一同学读题 。
自主学习
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和同位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
展示交流
每题请二名同学回答,(集体订正答案)
检测导结
1、目标练习
76页“做一做”
练习十四的1、2、6、7题
2、结果反馈
生做完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结果 。
3、反思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大家谈谈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收获 。
三、辅助设计
教具课件设计
小黑板 正方形纸数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和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76页做一做中的1、2题 。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回答 。
2、完成练习十四中的1、2、5、6、7题 。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而且我们还学会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转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其实生活当中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如果你留心观察,你就能够发现,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在学习上面的有心人 。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及反思范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
教具准备:
投影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1)算出平均数是1 . 475,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
5、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
( 1)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可以使用计算器)
(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

推荐阅读